江湖,出世與入世
出世與入世,是幾千年來文人討論不休的一個話題,因此而留下的名作佳句亦數不勝數。相信在中學時期,大家所學到的有關出世與入世的詩句和文章也數不勝數。我相信每個心懷“齊家治國平天下”理想的文人,都曾經積極地想“入世”,縱全身才華和膽識于廟堂之中,為天下蒼生謀福利。雖然李慕白是俠客,來自武當的他有著飄逸的氣質和不俗的武藝,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文人,一個深受道家熏陶的文人。劇中,他就曾經說過自己下山來,一是為了給鐵貝勒獻青冥劍,二是為了多給自己一些人生經歷。他也曾說,如果會遇到一個讓他愿意廝守終生的姑娘,一份生死相許的愛情,他就會留在塵世,不回武當修道了。可見初的他,是飄逸而又自信的,也相信人生應該“隨遇而安,不強求,不執著”。對于俞秀蓮,他固然是深愛著的,但是他在武當的修為又決定了他在劇中不去強求,更愿意成他人之美的舉動。我實在是佩服李慕白的胸襟,他固然是相信自己與俞秀蓮之間是存在著“情”的,然而他并不執著于“得到”,卻反而希望這份情不受羈絆,也不拘泥于朝朝暮暮。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,在武功和心境上竟然能如此老練,決然是有慧根的。
帶著心里的疑問,我看了臺灣版的《臥虎藏龍》,在羅小虎和玉嬌龍私奔之后,劇情居然陡轉急下,玉嬌龍家破人亡,俞秀蓮更是不明就里地成為鐵貝勒的幫兇,李慕白也受到了許多精神與肉體上的打擊。一直以為李慕白可以在這個武俠世界里無往不利,更何況他這里還有一個高朗秋!二人都是智商與武藝同時在線的,只可惜后來黑暗勢力也越來越壯大,又因為革命黨中人才凋零,整個劇中的正方陷入了恐慌之中。在此時,李慕白發生了動搖,他其實也不是能將所有事情都看得開的!眼見身邊人一個個無辜死去,他那顆對生命充滿敬畏的心也開始被殘傷。還好,高朗秋死前留下的線索給予了他信心,他也在谷底開始奮起反彈,終武功圓滿,不明就里的秀蓮也清醒了。此時這一方雖然已經傷痕累累,但也無法阻止他們反抗到底的決心。
終李慕白依舊未與俞秀蓮相守。從性格角度來講,二人性格相互契合,如果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,二人必然都能得到一系列的提升。然而李慕白還是選擇了飄然遠去。也許他認為,這還不是他被羈絆的時候,或者他認為,他自己修道的層次,還不足以讓他停下腳步享受一番人生。不論如何,相信經歷過這一場劫難,他們都能更加相信對方。
雖然這部劇里,人物造型尤其是女性乏善可陳,比如蔣勤勤本來有一張美得不可方物的臉,但不知怎么的在整部劇里都是一副黑瘦營養不良的樣子;再比如后期的俞秀蓮,看起來像是個頑固無比的大媽(不過前期黃奕的造型還是蠻美麗的);義妓謝纖娘造型也不夠吸引人,太過老氣。不過主角李慕白的造型很是貼合人設,看起來高風亮節,飄逸帥氣,也算整部劇的亮點了。
草草看過王度廬先生的原著,顯然電視劇更改了不少的情節和人設。李慕白和玉嬌龍本是兩輩人,在電視劇里成了同一輩。原劇中玉嬌龍的不羈和狂妄也沒有在電視劇里過多展出。聽說當年王先生在報紙上連載這部小說時,有不少書迷登門拜訪請求他“不要把男女主角寫的太慘”,由此可見這本書有多么引人入勝,還誕生了諸多的書迷!說到武俠,一直以來都是金庸和古龍在當今市場占有率高,一直到電影版《臥虎藏龍》的出現才使得很多人對于這些民國期間的大師引起關注。王度廬出身落魄,教育程度不高,然而那顆聰明伶俐的大腦加之生活壓迫,使其寫出了不少的經典之作。終,他在經歷過十年動亂之后黯然去世。他的一生也頗有悲情大俠李慕白的特征,漂泊,而又在漂泊之中學會淡然。此外他的作品還曾經被人篡改和剽竊,不過也多虧了這一段經歷,他的作品開始了更為廣闊的流傳。到了我讀中學時,人教版課本還曾經引入了他《臥虎藏龍》中的一段。相信這都是對這位曾經人生黯然的大師好的慰藉。
“天地冥冥降閔兇,我家兄妹太飄零;
父遭不測母仰藥,扶孤仗義賴同宗。
我家家世出四知,惟我兄妹不相知,
我名曰虎弟曰豹,尚有英芳是女兒
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