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山東青島一消費者手機一夜“偷跑”千元流量費一事見諸媒體,再度引起網民熱議“流量費被盜刷”的話題。那么這次流量“偷跑”又是什么原因呢?
“欠下天價流量費”的遲女士表示,3月25日她的手機突然欠費停機,她連續交了兩次話費依然被限制呼叫。隨后她收到一條聯通客服短信:“您的當前話費合計為7164.37元。”遲女士聯系聯通客服,得知其中有7106.27元為上網費。
遲女士說,她隨后與聯通客服進行了溝通。聯通認為,可能是手機軟件在后臺“偷”走了流量。對此,遲女士表示,她使用的是蘋果手機,系統封閉,軟件相對安全。“流量多的就是系統升級,但我的手機已是新版本,且非WiFi環境下,手機也不會自動下載。”
“經媒體報道后,聯通撤銷了7000多元的欠費,還給我補償了200元話費。”遲女士說。
集號吧小編了解到,目前電信行業三大運營商針對流量超額問題都制定了一些規避手段。運營商可實時采取控制流量費用、分費用閥值等多措并舉,智能控制流量使用。
此外,促進APP備案制度也可降低流量被盜刷的風險。“目前,在運營商處備案的內容極少,只有像微信、百度等這些主流內容提供商服務代碼可以識別,以后可考慮到運營商處備案,運營商則有權將接入的耗費巨大流量內容列為黑名單。”
集號吧溫馨提醒,用戶要逐漸改善使用數據流量的習慣。如在有WiFi網絡的情況下,盡量關閉數據流量,并將手機里的耗費流量的APP設置為僅在WiFi環境下使用。